绿茶餐厅更新招股书:2021年前5个月净利润扭亏为盈,但复苏仍面临挑战
“绿茶餐厅在经历亏损后带病上市,通过上市扩大规模、突破发展瓶颈是不现实的。很多香港餐饮企业因为后疫情时代的复苏尚未实现,股价大幅波动。”是否如预期好,会影响到绿茶餐厅的判断。”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
最新报告:营收和净利润双双改善
此前,据港交所信息显示,绿茶餐厅招股书已6个月未更新,已失效。业内不少声音猜测绿茶餐厅可能暂停IPO。
“市场认为,绿茶餐厅之所以可能暂缓IPO,还是受到业绩影响。海底捞、呷哺呷哺等此前在港股上市的餐饮企业今年均出现股价下跌。这是“对于品牌力相对较弱的绿茶餐厅来说,压力就比较明显了。”餐饮行业营销专家唐力表示,今年以来,由于估值不理想等因素,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压力。企业上市步伐放缓,绿茶餐厅也可能放缓。
不过,上述猜测并未得到绿茶餐厅的证实。其内部人士仅向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招股书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绿茶餐厅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改善。 2021年前5个月,绿茶餐厅实现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109.7%。其中,餐厅运营实现收入7.95亿元,占公司收入的87.7%,规模同比增长约128.37%;外卖服务实现收入1.11亿元,占比12.2%,规模增长约31.9%。
尽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但去年同期许多餐厅因疫情影响而关门。从翻台率来看,绿茶餐厅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2018年至2020年,绿茶餐厅的营业额分别为3.48、3.34、2.62。 2021年前5个月,换手率为3.32。
与海底捞、呷哺呷哺等港股上市餐饮企业相比,绿茶餐厅的营业额仍然较高,但其门店数量却远少于上述品牌。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门店数量已达1597家,呷哺呷哺品牌门店数量也达到1077家。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前5个月,绿茶餐厅门店总数仅为184家。
海底捞工作人员曾在接受新消费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门店密度和增加,成交率将进一步下降。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绿茶餐厅人均消费分别为54.8元、58.4元、61.3元。 2021年前5个月,人均消费59.9元,出现下降。
总体而言,绿茶餐厅的收入重点仍来自广东省。绿茶餐厅日均餐厅客人数和翻台率均位居广东省第一,分别为629人次和3.80人次。
“绿茶餐厅的主要收入增长仍然依靠广东省和华东地区的拉动,区域突破尚未起色,这也是绿茶餐厅急于IPO的原因之一。”业内人士透露,绿茶餐厅一直有进军下沉市场的打算。但资金链的压力却使其扩张无法达到一定规模。
由于绿茶餐厅在广东省的影响力较深,今年5月底至7月初广东省的疫情对他们造成了直接影响。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在广东省的14家餐厅曾暂停营业3-27天,目前已恢复营业。
截至2021年前5个月,仍有15家绿茶餐厅餐厅层面出现经营亏损。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绿茶餐厅的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0.4%、11.7%及11.6%,处于行业参与者记录范围内的较低水平。
中投咨询的数据显示,大多数休闲中式连锁餐厅正常年份的餐厅级营业利润率可达10%至18%。绿茶餐厅在招股书中表示,这是因为新餐厅在餐厅网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提供的菜肴价格实惠。
单一品牌的困扰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绿茶餐厅的业务仍以在商场开设餐厅为主。但近年来,火锅、酸菜鱼等新餐饮品牌的崛起,影响了绿茶餐厅固有的“网红”地位。
绿茶餐厅所在的休闲中餐厅品类集中度并不高。据追食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年,排名前五的休闲中餐厅运营商仅占休闲中餐饮市场总收入的3.8%,分别是西贝和小菜园。餐厅、台儿酸菜鱼、绿茶餐厅、奶奶家,其中绿茶餐厅以0.5%的份额排名第四。
但业内人士表示,奶奶家、绿茶餐厅等第一代快时尚餐厅的市场正在不断被稀释。 “尽管上述品牌在中式休闲餐饮市场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品牌号召力持续减弱。”
绿茶餐厅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提示中提到,其业务依赖于市场对绿茶品牌的认知度。如果不能维持或提高品牌知名度,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事实上,单一品牌引发的品牌“老化”问题在餐饮行业普遍存在。九猫九、呷哺呷哺均选择多品牌发展策略,而海底捞(06862.HK)则凭借供应链优势,大力发展快速消费品和自热火锅。
目前,九毛九(09922.HK)旗下的台儿酸菜鱼、重庆火锅厂、那威大叔当厨等品牌比主品牌九毛九西北菜更受欢迎;呷哺呷哺集团旗下的呷哺呷哺和酷酷基本形成“平价+高端”的组合。截至今年上半年,酷客营收占集团销售额的37%,且占比再次提升。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下沉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后,绿茶餐厅的多品牌战略仍需进行。 “绿茶餐厅整体规模较小,主品牌的品牌力还有待加强。如果同时推出多个品牌,会分散精力。” ”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仍依赖主要供应商,能否实现多品牌也存在客观疑问。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五个月,绿茶餐厅向独立第三方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人民币1.65亿元、人民币2.99亿元、人民币1.17亿元及人民币4,170万元。元,分别占采购总额的31.9%、45.8%、18.0%和10.8%。绿茶餐厅主要从其采购原料和半加工食品。
“绿茶餐厅还没有彻底解决山寨餐厅的问题,如果下沉和多品牌同时进行,资金链的压力会更大。鉴于目前国内餐饮行业门槛较低,快像绿茶餐厅这样的时尚品牌还是应该在食品安全、供应链上下功夫。”唐力告诉新消费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