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888888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0-8888888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
邮箱: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莱州80后大学生姜晓明自主创业成功故事:年销售收入过百万的芦花鸡生态养殖公司

发布时间:2025-01-13 00:47:07 点击量:

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不少大学生在离校前就转战各个招聘“战场”。在失望和无助之后,创业成为了他们新的目标。莱州大学生江晓明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创办了一家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芦苇鸡生态养殖公司,通过创业实现了人生价值。

在莱州市扎村镇北四口村美丽的山野里,漫山遍野,芦鸡正在悠闲地饮水、觅食。这里是莱州市北四口芦苇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生态养殖基地。该基地的负责人是姜晓明,2007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江晓明说:“毕业后,我也找了好几份工作。坐在办公室里,我觉得挺无聊的。怎么说呢,人总是要有点*的,我现在还年轻,应该尝试一下我的工作。”自己创业,我相信自己的青春应该由自己决定,所以我选择自己创业,创造自己的世界。”

2008年,江晓明辞去了北京的会计工作,回到家乡,在大山深处养起了芦苇鸡。他创办了北四口芦苇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创业初期,江晓明也面临养殖规模小、人员管理松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江晓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严格、细致的工作流程;他还多方筹集资金,扩大公司规模,公司现在的样子。管理层迎头赶上,江晓明又在销售上下功夫。他把散装出售的鸡蛋装入包装盒中,并搭配宣传页、展板,增加鸡蛋的附加值。他还去市场联系销售。为了把货物送到徐州,他两天两夜没睡觉。正是因为不畏艰辛,江晓明逐渐打开了市场。

他还利用学到的知识开展网上业务,将小山村与大市场连接起来。蒋晓明说:“经过一年的发展,地方已经基本稳定了。我觉得下一步就是多建几个养殖棚,多发展几只鸡,存栏量保持在2万只左右。这样就可以有随时养鸡。”现在江晓明生态养殖公司饲养的芦苇鸡和鸡蛋已销往江苏、北京、河北、河南等地,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江晓明也不忘弱势群体,为18户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成为残疾人帮扶基地。姜晓明说:“我们这里的环境还是不错的,下一步要发展旅游业,在这个生态公园里,我们会建设一些旅游设施,吸引一些游客,过来体验一下亲手摘鸡蛋、抓鸡。体验一下这个的乐趣。”

为帮助更多大学生毕业创业,莱州市出台了多项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创业的政策。失业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公共服务机构登记创业的,可申请最高5万元的小企业。有保证的财政支持;从事个体经营者无需缴纳出资*,投资1元即可申请注册;两年内毕业并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三年内免收管理、登记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倾斜。

80后自主创业的故事榆中市80后大学生杨小龙回乡创业

北京创业故事电视剧_创业背后的故事_北京八零后创业故事创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缓解就业困难,除了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外,最重要的是依靠毕业生自己。在榆中县和平镇高营村大湾社区,有这样一位1989年出生的大学生杨小龙,他放弃了中石化2年的高薪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和他叔叔在一起。他开始了一项造福他的村庄和子孙后代的事业。

别忘了乡亲们

叔叔侄子齐心协力解决村民用水问题

“以前挑水非常困难,我们要在山路上走10多里路才能取水,当我们用扁担挑回家时,水只剩下一半了……”大湾社村民杨桂英告诉记者。

2012年,随叔叔回家乡探亲的经历给杨小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几年来,村里人的生活没有太大变化。尤其是水问题,一直是困扰村民生产生活的问题。想到这里,舅舅和侄子不禁心痛不已。 ,所以我以为我可以在外面过上好的生活。我能为村里的人做点什么吗?

一说要做,舅舅和侄子就一起决定了。叔叔出钱,杨小龙出技术和力气,挖井,把离村子不远的山泉水加压运到村里。

北京八零后创业故事创业_北京创业故事电视剧_创业背后的故事

于是在叔叔和杨小龙的带领下,全村人也参与了这件震惊全村的事件。截至2012年5月26日,全村忙碌了两个多月的引泉入村工程终于竣工。杨小龙和叔叔还把泉水加压输送到各家各户。从此,大湾社村民解决了用水问题。就连周边的村社和工程队也经常来这里取水点取水。一口水井和引水工程非常重要。它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村民张俊才感慨:“这对整个社区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有了水吃,可以养羊、牛等等……”

回乡创业

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2014年4月,一群神秘客人惊动了村民。他们直接来到村里的取水口,用一些看不懂的仪器取样进行检测。原来,是杨小龙叔叔和侄子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专业人士来检测水质。

经检测,这里水中的锶含量为0.66mg/L,镁含量为62.56mg/L,钙含量为60.82mg/L,钾含量为1.37mg/L,钠含量为19.22mg/L。 L,pH值为7.5,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弱碱性矿泉水,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据专家介绍,这种水质也特别适合酿酒和矿泉水生产。

这一发现不禁让村民和杨小龙高兴不已。原来,我们一直守护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库,却不知道如何开发利用。那一刻,杨小龙辞去了辛苦工作两年的中石化高薪工作,一心一意回乡创业。

2014年6月,杨小龙在叔叔的帮助下,扩建了取水点道路,成立了兰州龙山泉水有限公司,致力于与更多人分享家乡的优质水源,让村社里的人们能够让更多的人增加收入,致富起来。

2015年4月,经过杨小龙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日产2000桶(70立方米)的龙山山泉水终于送到了千户及以上单位和村社区近10人手中。还通过外出工作获得收入。收入比较可观。

“我们希望村里更多的人能够在家工作并获得长期利益,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公司的逐步发展中受益……”杨小龙说。

“喝水不忘挖井人,时时想念杨家。”这是村委会和村口水点的村民自愿为杨叔侄立的石碑。现在,看到村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杨小龙对大家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80后自主创业的故事。四川仁寿一个80后女孩用5000元创业的故事。

北京八零后创业故事创业_创业背后的故事_北京创业故事电视剧

她叫周梅,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南部县级市仁寿县。在她的QQ个性签名中,她写道:“冷枝在风中孤独,最美的是雪花飘落的时候,我不想再开更多的紫色花。” “渲染,冰心有自己的雾气。”正是这首梅花诗,激励着她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5000元起家,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作为四川人口第一大县,仁寿县有超过4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到全国各地务工。 14年前,周梅也是这支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1999年,职高毕业后,她南下广州,在一家纺织公司工作。除去一个月的生活费,所剩无几。 2003年,随着父母年事已高,儿子出生,周梅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她从广州带回来的5000元,成了她全部的创业资金。通过市场调研,她获得了某种乳胶漆的经营权,并开了一家仁寿店,经销家具漆。由于缺乏经验,一年下来,我不但没有赚到一分钱,还血本无归。 2000元的店面租金我是付不起的。

“我不能被生活击倒!吸取经验,重新开始!”第二年,周梅向亲戚借了1万元,东山再起,继续卖油漆。不同的是,她加大了宣传力度,聘请了资深宣传团队做广告;业务范围拓展至利润空间较大的装饰涂料;为了节省开支,她兼任业务员和业务员,亲自上门送货和售后服务。一桶25公斤重的油漆,她单薄的身躯就能搬到六楼!哪怕只有10块钱,只要她能完成工作,她就绝不会多花。记得有一次给客户送货,租一辆三轮车要花10块钱。为了省钱,她咬牙借了亲戚的车自己送货。那一次,她学会了骑三轮车!她精打细算,努力工作。两年后,周梅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甘于现状,抓住商机多元化发展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直到初中才穿第一件新衣服。所以,我不怕苦,愿意接受挑战,只要我坚持下去,我就会克服任何困难。”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和坚持,2006年,周梅抓住了商机,木材加工市场大有可为。于是,她投资50万元在大化镇兴建华林木业,雇佣80-100名当地农民工生产建筑模板。高额的利润回报证明了周梅当初投资的眼光和决策。这些年,她变得更加自信。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周梅希望带动更多人致富。

2009年,一个好机遇出现了,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于是,周梅在仁寿清水成功注册了绿源种业有限公司,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资金,她一度陷入了困境。政府有关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为她协调小额贴息贷款,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聘请农业大学教授进行技术指导。 2010年,仁寿疃县委推荐周梅赴上海参加第21期“中国青年蔬菜产业创业就业培训班”。她专题学习了种植技术,大大开阔了她的视野。通过这些努力,大棚蔬菜已经上路,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看到好处,当地农民纷纷加入这个行列,迅速为200多名农民、近600人创造了就业岗位。今年,周梅被仁寿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2012年,周梅在清水镇石鼓村成立了“大金源”种植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针对风险低、见效快的项目,她和合作伙伴培育了10万株“8518”品种核桃苗。目前正在联系出售,市场情况相当不错。

“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仁寿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天府新区正在全区紧锣密鼓建设。有了好的政策,我们就有机会在家乡创业”。发散式、多元化的发展,让周梅的创业脚步越来越坚实。

Copyright © 2002-2024 K8凯发kaifa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0701678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