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到宋朝:探索华夏文化巅峰与诗意生活的魅力
▎如果有机会穿越时空,你会去哪个朝代?陈寅恪说:“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在赵宋时期达到了顶峰。”
宋朝时期,外患不断,但内乱并不多。于是,“八荒并战,万国相连”。市民文化繁荣,生活氛围浓厚。宋代人民闲暇生活丰富,生活质量很高:弹琴棋、宴聚会、赏春花、雨植竹、泉泡茶、古鼎烧香。 ..
他们过着诗意、优雅、热气腾腾的生活;他们怀着无限的希望努力工作;他们总是充满热情,不责怪自己;他们随心而动,热爱并珍惜每一天;宋代人民几千年前就活成了我们理想的生活方式——把生活活成诗。
可以说,没有哪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美,没有哪个朝代比宋人更懂生活。 《梦华录》的走红,也让很多人梦想着回到宋朝,对宋朝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风雅歌》的作者吴钩说,宋朝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时代。换句话说,宋人的闲适优雅也非常适用于现代,过上“宋瓷般精致的生活”、“中国式的宝藏生活”才是现代人在高压下所向往的。
本期策划将带你穿越时空,在十二个小时的时间里品味宋人的精致生活。
蒋勋:
像宋人一样生活有品位
宋代的文人除了读书、做学者之外,也可以很悠闲、无拘无束。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生活有品味,注重生活中如何喝茶,不追求权力和财富,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有什么意义?
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作者已不详,但这幅画很好地体现了宋代文人生活中的审美风格。
一位学者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书。书童正在给他倒茶。他身后的屏幕上描绘着河流的景色。沙洲上长满了芦苇。芙蓉花下有一对鸳鸯。远处的大雁正在扇动翅膀。飞来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和自然的向往,自然是他们心中的性格。
画中的屏风上挂着主人的肖像。当一个文人在家里挂一幅自画像时,就说明他懂得珍惜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总会反思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有了这样的反省,你就会懂得辨别人生的得与失,就能以轻松的心态超越得与欲的混乱,找到属于自己的闲暇与自由。
宋代的许多文人官员都是艺术家。他们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他们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面对纷乱的外部世界,他们依然保持着狂野的精神,热衷于园林和山水。
宋代的文人即使在宫廷为官,也不都是追逐财富和名誉的。内心深处,依然向往自然,怀念山水。
宋代是中国乃至东方乃至世界知识分子最好的典范。读圣贤之书能学到什么?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活得悠闲,拥有面对人生幸福的智慧。
苏轼,宋代大文学家,是当时最有才华、才华横溢的人之一。他心中有理想、有抱负,锐意扬长避短,在任期间取得了许多政绩。
后来他与当权者不和,屡遭贬谪。他的仕途坎坷,但他并没有灰心绝望。相反,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以哲学的角度看待社会生活。
从他的话说,“我的心在家乡安宁。当我回来时,不会有风,不会有雨,不会有怜悯。”你可以理解他豁达、豁达的心情。
《槐荫消夏》描绘书生躺在藤床上,衣服半开,双腿抬起,闭目如听鸟鸣,心旷神怡。
宋朝三百年间为何产生如此多的文人?因为他们懂得生活,是真正的“慢工出细活”的祖先。生活应该慢慢地、悠闲地、丰富地走。如果不执着于追求权力和财富,生活可以很简单、纯粹。
难能可贵的是,宋代文人在生活中始终坚持一定的品味。因为在整个社会的世俗潮流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品味。别人会不耐烦,觉得你太高尚,但我希望我的知己是宋朝的文人。
当今社会,很多事情都在逐渐被遗忘。至少我们可以用宋代文人的画来警示自己、鼓励自己。
世上本没有枷锁,但心锁却能困住人。
心静自然,不为八风所动。
穿越宋朝
十二小时内
品味宋人精致生活
宋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看似极其平凡,但细细观察,却处处蕴藏着无尽的优雅。
在《道高雅而平凡:宋代十二时辰》一书中,作者以一天中的时间为“线”,讲述了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
丑陋时间【1点-3点】
清晨四更钟声响起,旅人宣告黎明
这个时候本应是人们熟睡的时候,但据宋代吴自牧所著的《孟良录》记载,山寺里的道士们已经起身,敲打铁板或敲打木鱼,行走在路上。大街小巷为睡梦中的人们“报晓”。黎明的叫声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天气状况通知”。报晓的旅人头陀很辛苦。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他都不敢缺席而不报告。
寅时【3点-5点】
半卷流苏帐篷,黎明加龙麝香
烧香是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事物。居“四雅(烧香、点茶、挂画、插花)”之首。其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西山清远家居
和宋代的女性一样,男性也迷恋香。许多王公将相、文人雅士都爱香如命。
苏轼、欧阳修、蔡襄等人关于香的轶事数不胜数。例如,苏轼酷爱香,他将香送给自己看重的人。
万岳派著名诗人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始终无法离开书香世家。在她的诗中,香的出现非常频繁,可见香在她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卯时 [5 点 - 7 点]
月亮站在玉沟桥旁,妆容前后镜看花
卯时是古代官署开始办事的时期,故又称“典卯”。不需要上朝的普通官员,需要到官署“打卡”签到;而此时,需要上朝的朝廷官员已经到了宫门外,等待着进宫。
不用上法庭、不用出去工作的女性,可以坐在梳妆台前,慢慢地、精心地打扮、整理自己的外表。与唐代女子夸张的化妆手法不同,宋代女子的妆容崇尚清新淡雅、自然韵味。
宋代刘松年《宫女图》
右边女子的妆容正是宋代十分流行的“棕晕妆”。檀香是指一种浅红色。女人在脸上化妆后,会用檀香在眉毛下薄薄地晕染一下,打造出独特的微红脸庞。
宋代妇女的发型有晚唐五代传承下来的华贵夸张的高髻,也有优雅朴素低调的发髻。宋代的时尚妆容风格也颇为著名:红妆、泪妆、檀香妆、梅花妆、淡妆、佛妆、素妆等。
陈时 [7 点 - 9 点]
朋友在丰乐屋设宴,美食配美酒
这个时间就是“食时”,也就是古人吃早餐的时间。
对于追求生活乐趣的宋人来说,美食自然是人世间不可辜负的美好事物。
当时,汴京有“超豪华酒店”72家。据史料记载,北宋东京汴梁的72家主饭店中,规模最大、最繁华的主饭店是“扇楼”。
位于东华门外的景明坊内。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建筑组成。建筑物之间有飞桥和窗台相连,供人们出入。每栋楼高三层,是当时汴京城最高的酒楼。内部装饰华丽而豪华。
永丰源瓷器
四时【9:00-11:00】
十指春风,技能惊人
此时,天空中阳光明媚,风清气爽。这是一天中的好时光。家里的妇女通常会在这个时候拿出针线活、刺绣或裁缝。这就是“女红”。
虽然在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有专门的裁缝可以制作衣服,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富裕的人家甚至还留有擅长针线活的绣娘为主人缝制衣服。
然而,在传统的封建礼教中,女子嫁给别人时,需要具备“德、言、美、功”四种品质,其中“女功”指的是女红。
因此,即使家里有刺绣师,宋代的富裕人家仍然会聘请人来教女儿学习刺绣。
这样一来,女人出嫁后,无论是为丈夫、孩子还是自己缝制贴身的衣服,或者是用来打发时间,都离不开针线活。
中午【11:00-13:00】
中午花枕前的席子即将流淌,阳光催动窗帘钩上的红影
宋代文人十分注重养生,大多有“白天午睡”的习惯。对于文人来说,午睡后,精神平台清晰明朗,精神焕发,诗句行云流水,妙语连珠。
据《内经》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卧”。午时阳气极盛,子时阴气极盛。现在正是躺下好好休息的时候。这两个小时睡觉叫“子午乃”。
古老的养生谚语“三寒二降七分饱”中的“二降”提倡好好“午睡”,这对健康很有好处。中午适宜小睡,古人称之为“午睡”。不适合长时间睡觉。睡一两个钟头就可以了。
没有时间【13:00-15:00】
浮生偷闲,秋千蹴鞠奢侈
这时,人们从午睡中醒来,精神抖擞。正是应进行一些文体活动,放松筋骨的时候。宋代人们十分喜爱蹴鞠、捶丸,一些文人墨客此时也会用笔墨写字作画;女性还可以荡秋千或弹钢琴增添魅力。
如果要评选宋人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蹴鞠”绝对名列前茅。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酷爱蹴鞠,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蹴鞠高手。从开国皇帝到普通百姓,人人都爱玩。称其为“宋代国球”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宋代人除了喜爱蹴鞠外,还特别喜爱秋千。女子荡秋千时,飞得很高,衣服、腰带飞扬,颇有几分“仙姿”。事实上,唐朝宫廷称其为“半仙表演”,因此这项极其美丽的运动尤其受到女性的喜爱。青睐。
报名时间[15:00-17:00]
坐下来喝凉水,看尘埃飞扬
在官署劳累了一天,这位官员终于回到家,去了后院。爱妻准备了几样精美的点心,还摆了一桌茶具。里面装满了甘甜的山泉水,一切都准备好了。当他的官员回来时,他点了一杯浓茶来洗去一天的辛苦。
在宋代,官员无论男女,或多或少都会点茶,因为这是一门必须从小学习的“必修课”。但点茶的技巧因人而异。
在宋代,点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作为“四闹事”之一,专业性很强,“不许给家庭造成负担”。
仅泡茶工具就有数十种。如果你不是专家,想要准确识别每个工具的名称都不容易,更不用说如何操作了。
日本的抹茶也起源于宋朝的制茶“山寨”。据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载,“茶道的起源是从宋代传入的”。宋人对饮茶的喜爱,使茶艺蓬勃发展,形成了更为精巧的“茶”,这是一种“点茶”工艺,指出了新的技法水平。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峰作品
茶戏源于点茶,又称汤戏、茶戏。是将热水倒入盛有细茶粉的碗中,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热水,用茶勺将茶汤搅打(高频搅拌)至浓稠泡沫的技巧出现,然后使用泡沫进行绘画。它比今天在咖啡中添加图案和拉花艺术的技术早了数千年。
【宋氏点茶体验地】
穿越古代,体验“古道饮茶”
北京·猪业必屋饮品·国贸体验店
“碧屋知音”店位于北京国贸商城北区。是醉野设计打造的一家集传统茶体验、商业茶零售和现代茶空间于一体的复合店。
在这里,我们邀请体验者“探煮叶”,同时可以充分体验唐代陆羽煎茶的鲜活色香味,尝试明代玉印酿造的独特口感,体验宋代的文人墨客点茶。品味高雅。
穿越时空,你会看到唐代流行的紫金茶杯和耀眼的银釉水碗;宋代典雅的黑金茶杯、黑茶杯、紫竹茶勺;还有明代必备的茶杯。有几件铸铁水壶、白土风炉、侧柄茶壶等,每件器物都展现了当时古人饮茶的盛况和风采,充满了后人的敬佩和敬佩。为了他们的祖先。
宋代美学跨界现代生活方式
上海普素茶会
普素茶将宋代的茶文化搬进了百年船厂,在这12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里双双展现魅力。茶空间以灰白色为主,简洁大方。
在这个古典优雅的文人空间里,你看到的所有家具作品都出自璞宿之手。宽大的茶几、私人的榻榻米包厢、墙壁的光影装饰都令人赏心悦目。
与其说它是一个茶馆,不如说它是一个非常优雅的东方美学展示空间。如果您在店里遇见老板娘颜萍,您将有机会品尝她秘藏的好茶,体验韩哲明老师现场表演的宋代点茶技艺,感受儒雅文人的饮茶氛围。 。
尤氏【17:00-19:00】
今晚的家宴,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此时,太阳已西下。如果是夏天,光线完美,夕阳满天,景色无限美丽;如果是冬天,天色渐暗,你就开始需要拿着灯。
宋代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三餐制”,现在到了晚餐时间,可以邀请三五天的朋友围着火吃一顿愉快的夜宴。
旭市【19:00-21:00】
月光柳枝,黄昏后人相会
这时,人们已经吃完了晚饭,酒足饭饱。是时候出去走走、放松、吃饭、玩耍了。自从宋代解除宵禁后,夜市就非常热闹,精彩,不亚于今天。
一年365天,每一个夜晚,他们都可以在京城的夜色中自由自在地行走,观赏汴河或西湖上的灯红酒绿,欣赏黄莺的歌舞,烛光的闪烁,或者去与亲朋好友到瓦什古兰观看百戏,这是宋代文艺人士男女老少都喜爱的娱乐休闲项目。
海市【21:00-23:00】
夜深人静的时候,人在固定的地方,一躺到水里就被烫伤。
此时,夜色已深。如果你不是一个需要读书到深夜的学者,也不是一个彻夜在夜市闲逛的纨绔子弟,那么现在就该睡觉休息了。古人认为,此时入睡对健康最好。
对于一时无香的宋代人来说,睡觉时也需要美妙的香味陪伴。不同场合使用的香精香气扩散范围得到精确控制。
西山清远家居
在宫殿中,空间广阔,所以会使用香气浓郁、庄重的“宫香”;衙门之上,空间比皇宫小,所以会用香味稍淡的“衙香”。如果香放在卧室的窗帘之间,自然要用香气淡雅、舒缓的“帐内香”。
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人与自然的协议
宋代的艺术人士不仅烧香、煮茶、挂画,还喜爱插花。在全民爱花的宋代,无论阶层贫富,头戴簪、案头插花已是全社会的时尚。 《孟良录》记载:“二月十五日为花节,这是浙江的风俗,我想正是立春时节赏花的最佳时机。”可见,在这个大日子里,街上挤满了赏花的人们。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志》记载,当时的西京洛阳,“城中无论贵贱,皆在春天插花,甚至负重者,多为洛人家家户户都有花”。
西山清远家居
宋代人们根据季节插花。春天,插几朵牡丹,以示生机;五月插菖蒲,以驱虫避邪。六月,他们开出精美的茉莉花,芬芳美丽。里面的冬梅花根据季节的变化插入到四时的景色中,让日常生活变得热闹而芬芳。
与唐代的插花相比,宋代的插花走的是简洁朴实的路线,内涵重于形式,追求线条之美和优雅,或者用特定的花卉通过插花来展现主人的优雅风格。形状。
“慢慢来,优雅地品味浮萍。”宋人安静优雅的慢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试想现代人能否从中挖掘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进而引领一种优雅的生活范式和文化现象。在当今浮躁的环境下,显得非常有意义。
苏轼说:“江山风月,没有永久的主人,闲人才是主人。”世间的美好,不分高低。它本来就是属于每个人的无价之宝。
宋代的才子佳人乘着清风明月,轻轻挽起云袖,拿起竹笔,写下生活的一切。再有宋诗中雨打蕉树的精妙,还有金马铁马的威严。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习才子佳人的文采和风采,但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善于捕捉美好事物的细致生活态度。
无论是在古宋还是今天,美丽从来都不是某些人的特权。学两三门高雅技艺,买四五件精美器皿,拥有一角巧思。